绪
论
教学目标
:
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结构,尤其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,明确学习的基本方法,熟悉常用的参考资料,为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。
教学重点
:
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方法
教学
难点:
熟悉
学习的内容
及其结构
教学时数:
2
学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学习的理论基础
(一)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研究
一般认为,一个专门化的职业需要具备下列条件:
1.
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,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;
2.
具有一套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和
技能体系
;
3.
在本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;
4.
进入该领域需要经过组织化和程序化过程;
5.
有典型的伦理规范。
(二)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研究
二、
学习内容
(一)知识背景--教师职业技能的内容
1.
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
2.
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
3.
教学工作技能(本课程内容)
4.
班主任工作技能
----
教育部
《高师
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》
(
试行
)2001
年
5
月
(二)本课程的内容
本课程的内容以一课时的教学为单位、立足于课堂教学进行研究。
1.
教学设计技能训练
2.
课堂教学技能训练
3.
说课听课评课技能训练
三、学习方式
技能要点
案例分析
自主
思考
四、
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
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
●
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、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、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,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。改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为梯形式或马蹄形排列,为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提供空间。
●
改革传统的教案书写方式(即以知识的单一传授为主线),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。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,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,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,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。
●
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面对问题的真实想法,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的答案。课堂教学不追求最佳化,不追求一步到位,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,而不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某一个知识点上。
●
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,积极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,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相联。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。
——
作业的设计要丰富多样,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械式的训练。倡导学生用多样的方式如绘画、语言、符号、文字等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。
——
教师应该走下讲台,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施以个别辅导。
——
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完整地倾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