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大学生自杀”现象看职场
据《信息时报》报道, 3月4日,深圳一名刚从北大毕业的双硕士基金研究员,因试用期末位淘汰被解聘,而跳楼自杀。
看完这则新闻,心中充满叹息。大学生因求职受挫自杀已经成了一个让人关注的现象,到底现象的背后是哪些问题在纠结?作为一名hr,我想的更多的是中国孩子面对职场和职业的稚嫩和脆弱。“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”,我只能贴出去年求职高峰时写的一篇旧文,告慰新近逝去的年轻生命,劝慰正在生长的年轻人……
早晨的餐桌边,家人利用难得的相聚交换着谈资。爸爸指着一则报道感慨道:“现在找工作真难!一个女大学生担心找不到工作竟自杀了。”
一个贫困农村出身的应届女生,承受不了失业的恐惧,在日记中反复写下:“找工作太难,找工作太难!”毕业前夕自溺在家附近的污水塘中。女孩的父亲是个赌徒,在男尊女卑的乡下,他没有让小儿子读书,而是借债供女儿读大学,如同下了一次最大的赌注。
如果这女孩不选择这条最不该走的路,对这位父亲来说,这也许是一次极有远见的赌博。因为,现今著名高校中许多品学兼优的女生都出身农村,她们找工作时面对家庭状况的提问,丝毫不羞于提及仍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双亲,她们为自食其力、自我奋斗、能替父母争光而自豪。大学里的老师一般对这些学生也非常照顾,总是把她们优先向最好的单位推荐。
在我身边,大有作为而出身卑微的传奇人物比比皆是。他们中的许多人,现在居住高屋阔室,安坐宝马奔驰,但他们的父母皆属于中下阶层,他们青少年时期历尽艰苦,甚至忍饥挨饿,一碟咸菜过一天。在我的职场视野中,没有一例经过奋斗而不能改善自身境况的。
一次应届毕业生社会实践汇报会上,一个女生引起我的注意。她神态庄重自然,形象阳光健康,发言时语言清晰流畅,思维严密敏捷。她的父母是农民,供养两个孩子读书,相当艰难。在别人抱怨现实、忧虑未来时,她却坦然而平静:“我会努力找一份喜欢的工作,我不怕吃苦。如果暂时找不到,我愿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,做义务志愿者。”
聚餐的时候,她默默地为同桌的人倒茶,离开时细心提醒大家带好随身物品。当我为记一个电话号码刚向包里找笔时,她已将写好号码的便笺递到我手里。
这是一个有心机不张扬、善解人意的女孩,适合做文秘和行政助理。经过一天的观察,我为她找了份她非常满意的工作。
和那绝望的女孩比,她俩的外在条件和所处环境几乎一模一样。而不同结局的区别在于她们执著的精神、向上的心态和寻找并抓住机会的决心。
毋庸置
从“大学生自杀”现象看职场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