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粤语日常用语句(精)(7篇)(精选粤语日常用语)
精选粤语日常用语句(精)一1897年孙中山自称young china party(少年中国党),1900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报纸读到young china,直译为“少年中国”,遂写成名篇《少年中国说》。晚清时期,young china先后用来指称洋务派、维新派、革命派等,孙中山率先使用其英文,梁启超最早把它译为“少年中国”,其中英含义都不断变迁,折射出晚清以来的“世变之亟”。
青年孙中山
《少年中国说》的由来
1900年2月10,梁启超发表《少年中国说》雄文,风靡天下至今。这篇文章在夏威夷写成,笔者认为梁是受1月2日《夏威夷星报》出现“young china”启发与刺激。清末“青年”一词尚未广泛使用,梁启超把young china译为“少年中国”,在当时来说,字面上完全对应。
梁启超此文驳斥日本人把中国叫做“老大帝国”的谬论,激情演绎“少年强则中国强”,行文排山倒海,令人血脉贲张。文中有关“少年意大利”的陈述十分重要,却容易被忽视。
梁启超写道:“玛志尼者,意大利三杰之魁也,以国事被罪,逃窜异邦。乃创立一会,名为‘少年意大利’,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,卒乃光复旧物,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。夫意大利者,欧洲第一之老大国也……得一玛志尼,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。”“少年意大利”原文la giovine italia,英文为the young italy,通译为“青年意大利”。马志尼等意大利三杰,集合志士,组织“青年意大利”团体,把祖国从外族统治下解放出来,实行近代化改革,建设民族国家,梁启超对这一壮举心仪已久。
1943年,冯自由撰文对孙中山《伦敦被难记》自述在澳门加入的少年中国党(young china party)并非兴中会一事加以辨析。他认为:“或疑《被难记》之‘少年中国党’为当时一种政治运动之固有团体,亦属大误。盖‘少年某国某政团’,乃东西各国维新党之普通名词。自玛志尼创设‘少年意大利’之后,他国改革政治之团体,以少年某国自称者,不一而足,少年土耳其即其一例。我国志士之自称‘少年中国’者,尚在土耳其之先。”(《革命逸史》第三集第26页)1945年高良佐出版《孙中山先生传》,也认为“所谓少年中国党,是那时国际间对维新政党的一种普通称谓”。这种解释比较符合晚清时期的实际。
1961年,陈旭麓指出:少年中国党“不是一个革命团体,而是一个要求改革政治的团体。当时梁启超写的《少年中国说》一文,主张要以少年的中国来代替衰老的中国,立意和‘少年中国党’的相同”。(《近代史思辨录》第138页)陈旭麓将梁启超“少年中国”与孙中山“少年中国党
精选粤语日常用语句(精)(7篇)(精选粤语日常用语)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