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
作者:刘倩
来源:《青年与社会》
2014
年第
24
期
【摘要】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,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,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
毕业的一大难题。应届毕业生难就业问题存在多方面原因:大学生自身原因、社会原因等。要解决这一问题,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,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,不断提升自
身修养,完善自身能力,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【关键词】就业;薪金;社会地位;素养
近年来,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,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,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,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,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,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。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、政策原因,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,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高校
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。
一、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
(一)大学生自身原因
在这个大学就业精英走向大众化的社会,大部分大学生仍然保持自身的优越感,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薪酬自我提升空间、工作时间、工作地点、薪金等因素,而在自身能力、自我价
值等方面考虑的不够,导致大学生职业和就业观念取向不合时宜,最终导致就业困难。
就业地点集中,偏远地区无人问津。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,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
“
精英情结
”
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。当今社会发展区域存在不平衡,东部发达地区 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的发展前景,成为人才输入省,例如:北京、上
海、广州等地。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,很多大学生未能有效就业,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
愿去西部地区就业。在西部地区,却存在着大量岗位招聘不到毕业生。
“
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 究所
„
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
‟
课题组在《中国教育报》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,大学生目前的 择业观念,在单位的选择上:选择科研结构、党政群体、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
63%
,而选择乡
镇企业、大中学校、集体企业的,只有
7%
,在地区的选择上,选择大城市的有
20.8%
,而选
择小城镇、农村、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
5%
。
”
薪金要求较高。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,盲目羡慕高工资、高福利。选择岗位的时候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、目标性不明确更多关注的是薪金的高低、工作环境好坏,而忽视了升职空间、未来前景、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,导致工作一段时间后缺乏动力与目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