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法捕捞存在现状及工作探索
近年来,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, 生活水平
的提高, 部分群众把食用野生鱼类作为一种时尚,
且需求越来越大,形 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。由 于
监管的缺乏和利益的趋势,相当数量的人员采取违
法手段,对 天然水域水产品资源进行过度捕捞,更
有甚者采用电、毒、炸等方式进行非法捕捞, 致使
渔业资源的锐减,严 重影响水环境的生态安全,影
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
一、 非法捕捞面临的几大问题
(
一
)
传统问题 ——群 众“ 渔猎” 意识根深蒂
固 。
长 期以来 ,生 活在江河湖边的人们普遍存 在“ 靠
山吃山、靠水吃水” 的“ 渔猎” 意识, 将捕捞水产
资源作为重要的创收、改 善生活的途径,有 的更将
其视为祖传手艺,对 过度捕捞的危害认识不深;有
的虽然有一定认识, 但迫于现实的生活经济压力,
往往对休渔、护渔的要求、措施置若罔闻, 抛之脑
后。
(
二
)
市场问题 ——野 生水产品消费市场大。
不少人对食用野生动物有着特别的钟爱,认为野生
动物营养价值高,野生渔业资源在养生健身等方面
有者得天独厚的优势,人们的旺盛需求导致野生渔业产品的价值不菲,客观上造就了野生水产品超高
吸引力的消费市场, 形成了捕捞、销售、消费的产
业链,也引发了部分人为追求利用采用非法手段进
行滥捕滥捞的行为。
(
三
)
协作问题 ——执 法协调衔接短板明显。
水域管理和执法涉及水务、 环境保护、 农业农村、
公安、海 事等部门,往 往都认为其他部门是牵头主
抓单位, 自己是配合单位、敲边鼓的, 客观上存在执法主动性不强、出工不出力的现象; 同时, 相关
的执法协调衔接配合机制不健全,针对非法捕捞的
水上执法存在明显的短板,导致水上执法力度不够、
效能不高。
(
四
)
侦查问题 ——现 场调查取证、 固定证据
难
。
非法捕捞水产品违法犯罪范围主要集中在水域,
由
于捕捞工具简单、活动范围大、现场变化大、活动
时间跨度大等特点 ,有 的往往在雨季 、夜 间进行, 证
据容易灭失、人 员易于逃逸,直 接增加了对非法捕
捞的查获难度,调 查取证、固 定证据等工作无法有
效开展。
(
五
)
监管问题 ——水 域监管视线难以覆盖。
非法捕捞发生在江 、河 、湖 等水域 ,范 围极其广泛, 由于监管力量的限制,以 及视频监控、无 人机等科技信息技术监管手段建设的滞后,客 观上来说,执
法监管力量对水域的监管视线无法有效覆盖,对非
法捕捞违法犯罪无法及时发现、及 时查处,形 成鞭长莫及的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