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
试种一粒籽
》
第二课时
教学设计详案
适用教材版本
:
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4课
课时安排
:
2课时
教学重点:
1.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和植物的生长需要。
2.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3.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。
教学难点:
1.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,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。
2.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,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。
学情背景:
学生为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学生,此课程为道德与法治课的第一单元第4课《试种一粒籽》第二课时。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识,如友爱、助人为乐等,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法律常识,如交通法规、安全常识等。本课程将以实际操作为主,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,同时也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教材分析:
本课程的教材主要为小学二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,第一单元第4课《试种一粒籽》。本课程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,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和植物的生长需要,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。
教学目标:
1、知道种子的发芽过程,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。
2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3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,通过实践操作,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。
教学准备:
1、种植盆、土壤、种子、水壶、镊子、扫帚、笔记本等。
2、PPT课件,图片、视频等多媒体教具。
3、实物植物样本,以及已经生长的植物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引入新课
(1)老师:同学们,上一次我们种下了种子,今天我们来看看它们都发生了什么。请回忆一下,我们种下的是什么种子?(学生回答:小麦种子)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回忆引出课程内容,帮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点。
【板书设计】第一行写上“试种一粒籽”第四课,第二行写上“种子的发芽过程”。
(2)老师:非常好。那么你们是否想知道种子现在的情况?我们来看看它们长成了什么样子。
【设计意图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。
【板书设计】第一行写上“探究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”,第二行写上“学习种子的发芽过程”。
(3)老师:请看屏幕,这是一张发芽的小麦种子的图片。我们可以看到,小麦种子从发芽到成熟需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?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图片引出小麦种子的发芽过程,激发学生对于种子发芽过程的兴趣和好奇心。
【板书设计】第一行写上“发芽过程”,第二行画一个种子,下面画出种子发芽后的苗。
二、呈现课程内容
(1)老师:发芽
试种一粒籽 第二课时(教案)-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