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
记录色彩
》教案
【教学内容来源】
人教版 小学
六
年级
下
册 第
3
课《
记录色彩
》
【教学主题】
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物体。
【
课时
】
共
1
课时
【
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
】
第三学段(5、6年级)运用线条、形状、色彩、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,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,选择合适的工具、媒材,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、所感所想,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,表达思想与情感。
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(如写实、夸张、抽象、装饰等),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,描绘事物,表达思想与情感。学习对比、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。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,体验笔墨趣味。运用泥、纸、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,创作动物、人物和景物等立钵谴型作品。学习漫画、动画的表现方祛,并进行制作练习。 运用计算机、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。
【背景分析】
教材分析
本课属于
“
造型
·
表现
”
学习领域。编写意图主要是通过对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的分析,了解日光在不同时段使物体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,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,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画面色调的影响,养成细致观察、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,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,为进一步学习运用色彩这一美术语言打下基础。
教材从表现不同光线条件下不同色调的美术作品入手,引导学生观察、分析自然界所呈现出的丰富的色彩变化,并思考其形成的原因。引导学生感受、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,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,让学生体会、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,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意境
。
2、学情分析
小学六年级的孩子,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,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。加固学生的发现意识,有利于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导入到现实生活之中,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相联系,让学习者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、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、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表现。
【
教学目标
】
1、
学生发现和认识自然界中景物色彩的变化与光线作用的关系,感受其魅力。学习运用对比色、邻近色,表现适合的主题。
2、
尝试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记录自己对色彩的感受,发展表现色彩的能力。
3、
学会感悟色彩的情感、生命力与表现力,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识,提高认识色彩世界的能力。
【
教学重难点
】
教学重点:从了解艺术家色彩风景画的创作方法人手,探寻记录色彩的方法。
教学难点:观察、感悟和运用对比色、邻近色,表现出色彩的魅力
3 记录色彩 (教案)人教版新课标美术六年级下册 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