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平平稳稳》教学设计
一、教学目标
知识与能力: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原理,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均衡的物体。
过程与方法: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均衡原理
,
通过绘画、剪纸、拼贴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发现对称与均衡的美,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教学重点:理解感受物体的对称或均衡的表现形式。
教学难点:用各种方式来表现对称或均衡图案。
三、教学策略:
对称的知识学生有一些了解,但是“均衡”这一构成语言比较抽象,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理解生活以及美术构图中的均衡现象比较难
,
因此教师应该采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直观演示的教学策略
,
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,复杂的知识简单化,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。具体通过“仔细观察——发现对称——感受均衡”等几个教学环节,引导学生主动探究,掌握对称与均衡的知识并能利用对称与均衡的原理
进行大胆表现创造。
四、教学过程
教学程序
教学活动(含过程与方法)
设计目的和说明
课前准备
导入课程
发现对称
请学生课前收集对称的物品或图片,并将实物或图片带来,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。
1.教师出示一件对称形物品,请学生仔细观察,它有什么特点?
学生观察,得出结论:这件物品大小相同、形状相同、图案相同、色彩相同。教师总结出对称的概念:以中心为标准,两边的大小、形状、图案、
色彩、距离等方面完全相同,我们称之为对称。
2.教师出示“轴对称”和“中心对称”的若干图形,请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,并且进行归类,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“轴对称”和“中心对称”的区别。
3.请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对称形物品和图片,找出哪些是“轴对称”哪些是“中心对称”,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、讨论交流。
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。
让学生通过生活物品的仔细观察,自己去发现、归纳并得出结
论,从而对对称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。
探究新知
感受均衡
巩固知识
1.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两幅画面《盘子里的水果》:第一幅是左边一个大水果,右边一个小水果;第二幅是左边一个大水果,右边三个小水果。
2.请学生观察后回答:看了这两幅画面,你有什么感受呢?
总结:第二幅比第一幅有更加整齐平稳的
感觉,这就是均衡的特点。
3.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什么是均衡:中心线两边的图形并不完全相同,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,能保持一种量的平衡,我们就称它为均衡。
4
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-4 平平稳稳 人教新课标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