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
杨氏之子
1.
认识“诣、禽”
2
个生字
,
会写“梁、诣”等
3
个字。
2.
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借助注释理解词句
,
了解课文内容
,
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。
一、导入新课
,
激发兴趣。
1.
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。精练得当的语言
,
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
;
机智巧妙的语言
,
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
;
幽默风趣的语言
,
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。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
,
他机敏聪慧
,
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、妙趣横生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《杨氏之子》吧。
2.
读题
,
解题。
(
“之”相当于“的”
,
“杨氏之子”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。
)
二、读通课文
,
整体感知。
1.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
,
要求
:
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
,
读通课文。
2.
检查读通情况。
(1)
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
:
惠、诣、为、曰、应、禽。
(2)
引导学生读准节奏。
梁国
/
杨氏子
/
九岁
,
甚聪惠。孔君平
/
诣
/
其父
,
父
/
不在
,
乃
/
呼儿出。为
/
设果
,
果
/
有杨梅。孔
/
指以示儿
/
曰
:
“此
/
是君家果。”儿
/
应声答曰
:
“未闻
/
孔雀
/
是夫子家
/
禽。”
(
句子中的“家禽”不同于现在的“家禽”
,
这里的“家”和“禽”各自独立表达意思
,
因此中间要停顿。
)
(3)
反复读课文。
三、理解文意。
1.
参考注释
,
自学课文。
要求
:
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
,
据此初步理解句意。
2.
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。
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
,
学生可能提出
:
(1)
其父
:
他的父亲。其
,
他。
(2)
为设果
:
小儿
(
杨氏之子
)
为他摆出水果。设
,
摆放
,
摆设。
(3)
此是君家果。此
,
这。君
,
您
,
古代对对方的尊称。
(4)
未闻
:
没有听说过。未
,
没有。闻
,
听说。
(5)
夫子家禽
:
先生您家的鸟。夫子
,
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
,
这里指孔君平。禽
,
鸟类。
以上问题
,
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
,
如学生能够回答
,
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。学生无法回答
,
教师可以适当提示
,
让学生明白字词义。
3.
说说每句话的意思。
四、体会语言精妙。
1.
这个故事最精彩、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
?
为什么
?
(
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”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
,
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
,
由孔君平的“孔”姓想到了孔雀
,
用“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”来应答
,
妙趣横生。杨氏之子才九岁
,
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
,
可见他聪明机智
,
应对能力强。
)
2.
如果杨氏之子回答“孔雀是夫子家禽”
,
与“
(成套)五年下册教案-21.杨氏之子 人教(部编版)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