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.
杨氏之子
[教学目标]
1.
会认
2
个生字,会写
3
个生字,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。
2.
准确、流畅地朗读课文,读准节奏,读出韵味。背诵课文。
3.
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,感悟古文韵味,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。
[教学重难点]
1.
读懂故事
,
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。
2.
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
,
激发学习兴趣。
[教学课时]
2
课时
第一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故事导入
1.
在古代梁国,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,特别聪明。有一天,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,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,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,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。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?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《杨氏之子》。(板书课题)
2
.
解释课题: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。(生说意思,师归纳)
二、初读课文,检查朗读
1.
生自由小声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2.
教师指名朗读,引导学生读准停顿。
3.
教师范读,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。
4.
学生练习朗读。
5.
同学们,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?(生畅谈)
6.
多种形式朗读,学生点评。(自由读、指生读、同桌读、集体读)
三、再读课文,理解意思
1.
学生默读课文,借助注释,自主理解课文。
2.
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,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,全班交流。(在进行过程中,强调“杨、孔、君、夫子”等关键词,引起学生注意)
预设:惠:同“慧”,智慧。诣:拜访。乃:就,于是。示:给……看。
君:您。古时敬称。闻:听说。禽:鸟。夫子: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,文中指孔君平。
3.
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,然后串连起来,说一说全文的意思。
4.
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,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?
5.
引导学生思考问题:
(1)
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
?
(2)
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,还有谁
?
他们谈了些什么
?
你从哪句中知道的
?
第二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复习导入
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,谁能说一说?(生举手说)
二、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
导语:读了这么多遍课文,你觉得哪句话最妙(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)?
(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),妙在哪儿?
预设:
1.
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,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,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,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。
2.
一个“未闻”,孔雀和你不是一家,那杨梅和我也不是一家。
3.
如果换成“孔雀是夫子家禽”好不好?为什么?
(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”一个“未闻”,婉转的回答,既表
(成套)五年下册教案-21.杨氏之子(教案+反思)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