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.
手指
[教学目标]
1.
会认
14
个生字,会写
15
个生字,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2.
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了解课文主要内容,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,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。
3.
学习作者留心生活、善于观察、勤于思考,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。
4.
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,各有所短的道理。
[教学重难点]
1.
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,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。
2.
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,各有所短的道理。
[教学课时]
2
课时
第一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导入新课,揭示课题
同学们,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,时时看到,常常用到,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。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,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。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?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!(板书课题)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.
同桌互读、互查课文朗读情况,出示要求。
(
1
)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:不漏字,不错字。
(
2
)做到流利:自然停顿,朗读通畅,不回读。
(
3
)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。
2.
教师检查。(指名读)
重点指导“弦”“轧”“薄”“憎”“窈窕”等字词的读音。
3.
默读课文,理清脉络。
(
1
)思考: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
(出示课件,口头填空
:
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,然后分别具体写,最后总结写。)
(
2
)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,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,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。
4.
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?(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)
(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,各有不同的姿态,各具不同的性格,各有所长,各有所短。)
5.
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?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。
(明确:手指的全体,同人群的全体一样,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,成为一个拳头,那就根根有用,根根有力量,不再有什么强弱、美丑之分了。)
6.
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?
(文章采用了“总——分——总”的结构模式。)
三、指导写字
1.
师出示会写字,生观察规律。
2.
重点指导:“貌”撇画较多,注意不要写漏;“享”下半部分是“子”,注意与“亨”区分开;“庸”是半包围的字,最后一笔是竖。
3.
生练习写字,师巡视指导。
第二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复习导入
1.
听写词语:
拇指
搔痒
强硬
接触
堂皇
贴身
冲撞
功劳
享乐
相貌
渺小附庸
养尊处优
2.
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(指名说)
二、了解手指特点,初悟道理
1.
五根手指各有什么样的特点?小组合作阅读、交流,找出文中相关语
(成套)五年下册教案-22.手指(教案+反思)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