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《我们的守护者》
第
2
课
《宪法是根本法》
第1课时
目标确立依据
课标分析
核心素养 :法治观念
二、课标摘录:
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核心素养法治观念中的“宪法法律至上”,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,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,尊崇宪法和法律。
课程总目标第3条中:形成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。
学段目标(第三学段)中,知道宪法,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,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。
课程内容部分,法治教育中,初步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,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法、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。
三、课标分解
1.学生学什么、学到什么程度
“
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”中理解是表示学习能力的动词,在本课时中能通过材料说出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,说出宪法是根本法的地位。
“知道宪法,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,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。”知道是表示学习程度的动词,在课时中主要指学生能说出一些关于宪法的常识,“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”中”感受“是表示学习程度的动词,通过结合生活经验,能说出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、维持社会秩序等作用,初步具有在生活中学宪法、用宪法的意识。
2.学生怎么学
1.学生可以登录中国人大网浏览宪法专题网页,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。2.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宪法日活动,或者分享自己在宪法日这天看到的社会上组织的宪法日活动,或者采访身边的人,问问他们在宪法日参加过什么活动。这个过程,重点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参与活动的感受,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。3.课前布置调查感兴趣的宪法常识,准备课上的知识竞赛,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。4.回顾近百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,感受宪法保障人民当家做主。5.结合自身事例说说宪法与生活的联系,寻找生活中的宪法。最后在学完这一课之后,要与学校当年的宪法日活动结合,深化学生的宪法意识。
教材分析
单元角度分析:
本单元共两课,以“生活中的法律”和“最高法律一一宪法”为主要内容和逻辑主线,分别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、现实生活和法治体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“法律”和“法治”。第1课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》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,感受法律无处不在。这一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概念,认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几种法律类型,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、维护公平正义发挥的作用。第2课《宪法是根本法》让学生通过学习宪法知识,了解法律体系
第2课《宪法是根本法》 (教学设计)-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