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
我们爱和平
》
第一课时
教学设计详案
适用教材版本
:
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
课时安排
:
3课时
教学目标:
1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、发展和结局,深入认识战争的本质。
2、理解战争对儿童的影响和生存状态,激发同理心,培养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。
3、感受战争中儿童面临的苦难,激发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。
4、
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保持和平、避免战争,以及如何传递和平的理念,促进道德、法治素养的提升。
教学重点:
1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、发展和结局进行深入剖析,认识战争的本质;
2、关注战争中儿童的生存状态,激发同理心,培养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。
教学难点:
1、感受战争中儿童面临的苦难,激发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;
2、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周围的世界更加和平。
课前准备:
1、教师准备有关二战和战争中儿童的生存状态的图片、视频、文章等资料;
2、教师准备课件、黑板、粉笔等教学工具。
学情背景:
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《我们爱和平》第一课时,学生已经学习了“和平”和“战争”的基本概念,具有一定的道德、法治素养和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。
教材分析:
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和战争中儿童的生存状态,让学生深入认识战争,并激发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。
教学设计:
一、引入(5分钟)
教师:“同学们,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《我们爱和平》这一课。请问你们知道二战吗?它是一场怎样的战争?”
学生回答:“二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,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,参战国众多,战争影响深远。”
教师:“非常好,我们接下来要了解更多关于二战的知识。”
【设计意图】
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,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,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。
二、探究(20分钟)
教师:“二战的起因是什么?”
学生回答:“二战的起因有很多,比如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,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等。”
教师:“非常好。那么你们知道二战中有哪些主要参战国吗?”
学生回答:“有德国、日本、意大利等。”
教师:“非常好。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二战中的主要事件。请看屏幕。”
(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)
教师:“你们看到的画面是二战中的主要事件,请你们谈谈自己的感受。”
学生回答:“二战中的事件非常残酷,让人感到很悲伤和痛心。”
教师:“非常好。二战中有很多儿童因为战争而失去了家庭和幸福。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战争中儿
《我们爱和平》第一课时(教学设计)-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