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风筝的魅力》教学设计
一、教材分析
风筝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,也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,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一直流传至今,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,《风筝的魅力》属于新课程标准中
“
设计·应用
”
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,通过学习,让学生关注风筝,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风筝的起源、地域特点、种类和传统制作技艺等内容,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发现我们的民间艺术,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风筝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;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筝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。
教学中,着重欣赏大量中国传统风筝,感受传统风筝文化,了解传统风筝图案的寓意,同时引伸到对闽南传统文化的认识,并且用菱形的构图方式创作一幅具有闽南地方文化特色的绘画作品。了解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和传统制作技艺,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导学习方法,提高审美能力,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。
二、教学目标
1.
了解风筝的有关知识,如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、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。
2.
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、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。
3.
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,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。
三、教学重点、难点
1.
教学重点: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,运用传统材料制作一件板式菱形风筝。
2.
教学难点:板式菱形风筝中骨架的左右对称和重心问题、十字形骨架的缠绕、风筝面与骨架的粘合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视频导入
1.播放视频
教师语言:同学们好,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(播放《红楼梦选段》视频)
,
看完之后告诉老师,你看到了什么?听到了什么?
过渡语:风筝上绘制
的
图案形象,给人以喜庆、吉祥和祝福,放风筝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。
2.出示课题
教师语言: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
《风筝的魅力》。
板书课题:《风筝的魅力》
。
(二)讲授新课
1.
介绍风筝文化
风筝起源于(中国),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(哲学家墨翟)制造的。风筝又名(纸鸢、纸鹤),至今有(2000)多年的历史。据说巧匠鲁班就曾“削竹木为
鹊
,成而飞之”,应当说这是(风筝)的前身。
教师语言:山东淮坊被称为“世界风筝之都”
,
每年都会举办风筝节
。
根据地域和制作风筝的差异,风筝在不同城市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。
2.
风筝的种类
有
硬翅、软翅、板式、串式、筒形(立体)等
。
(图片展示风筝类型)
风筝的种类和特征
:
根据教师所给资料和图片,分小组学习各类风筝的结构、题材、装饰寓意、用途。
(1)硬翅风筝
它的特征是风筝的
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《风筝的魅力》人教新课标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