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对称的美
》
教学设计
一、教材分析
《对称的美
》是人民
教育
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
四年级下
册
第九课的内容,属于“造型
·
表现”学习领域。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具有对称美感的艺术作品,通过绘画或剪纸的方式来表现对称的美,体验视觉的平衡感,感受对称的优美与和谐。
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,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美化能力。
二、教学目标
1.
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“对称”的知识
。
教会学生运用“对称”的形式原理组合作品。
2.
通过对对称定义的理解,能够了解对称,归纳什么是对称,并运用对称制作作品
,
使观察能力、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。
3.
培养学生的视觉感悟能力及物品的美化能力,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,提高动手能力。
三、教学重
、
难点
1.
教学重点
:
教会学生运用“对称”的形式原理组合作品。
2.
教学难点
:
如何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创意,运用“对称”的形式原理组合作品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
导入
过渡语:
同学们,今天首先
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,
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?
1.
出示一些对称图案,让学
生观察
。
提问:同学们
发现
共同的特征
了吗
?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?
2
.
小结:
像这样
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,
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。
给人一种稳定、和谐的美感。
“对称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,
今天我们就来学习《对称的美
》。
(二)
讲授新课
1
.了解
对称美及其
历史文化
。
(1
)
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。
过渡语:
请大家回忆生活中
还有
哪些事物是
对称形呢?
①
课件欣赏生活中
各种对称事物。
②归纳:原来生活中这么多的东西都是对称的,对称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基本的造型特征,因为它整齐、平衡、和谐,给人以庄重稳定的美感。
(2)了解“对称”的历史文化。
过渡语:
人们对对称美的追求源远流长。
历代
人们
以对称的形式创造的各种形式的作品数不胜数,一起来看看吧。
①
出示
古今对称美的作品
。
②
总结:
从古至今,中国人一直追求着造物里的对称美,在许许多多中国的文化国粹中,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,建筑、绘画、瓷器、图章、书法等都讲究对称,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。
2
.
了解剪纸
艺术
及
文化知识。
过渡语:对称整齐、平衡、和谐的美感在剪纸艺术中表现的尤为突出,而且历史悠久!
(1)
赏析
古代
剪纸,猜猜为什么要剪成一对?
(2)
小
结:
简述剪纸的发展。
剪成一对
就是因为对称的寓意是成双成对,好事成双
的寓意
。
(3
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-第9课《对称的美》人教新课标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