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
要求
1.
会认“芙、蓉”等
6
个字
,
读准多音字“单”
,
会写“洛、壶”等
8
个字
,
理解字义
,
识记字形。
2.
有感情地朗读古诗
,
背诵古诗
,
默写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。
3.
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。
4.
体会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。
重点
难点
1.
有感情地朗读古诗
,
理解古诗的意思。
2.
体会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。
教学
课时
2
课时
1.
会认“芙、蓉”等
3
个字
,
会写“洛、壶”等
4
个字
,
理解字义
,
识记字形。
2.
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
,
能默写古诗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。
3.
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
,
抓住“冰心”“玉壶”等词语理解诗句。
4.
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
,
感受诗人高洁清廉的崇高气节。
多媒体。
一
解题导入
,
介绍作者
1.
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
,
同学们
,
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呢
?(
《别董大》《送元二使安西》《赠汪伦》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
)
今天
,
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。
(
板书
:
芙蓉楼送辛渐
)
2.
理解古诗题目。
学习古诗
,
应从题目入手
,
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
?
“芙蓉楼”故址在今江苏
镇江北
,
下临长江
;
“送”是送别的意思
;
“辛渐”是诗人的一位朋友。题目的意思是在
芙蓉楼送别
好友辛渐。
3.
简介作者。
(
出示多媒体
)
王昌龄
(?
—约
756),
唐代诗人。字少伯
,
京兆长安
(
今陕西西安
)
人。开元、天宝间诗名甚盛
,
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称。尤擅长七绝
,
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
,
气势雄浑
,
格调高昂。原有集
,
已散佚
,
后人辑有《王昌龄集》
。
二
初读古诗
,
初步感知
1.
自读生字
,
读准确
,
读流利。
(
出示多媒体
)
芙
蓉
洛
壶
(1)
读准字音。
注意读准翘舌音“蓉”。
(2)
指导书写。
“
芙
、蓉、壶”都是上下结构的字
,
“洛”是左右结构的字。
2.
多种形式朗读古诗。
三
自主交流
,
理解诗意
1.
自主理解词义。
(
出示多媒体
)
寒雨
:
寒冷的雨水。
连江
:
整个江面。带着寒意的秋雨笼罩着整个江面。
吴
:
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
。
平明
:
天刚亮。
楚山
:
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。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。
孤
:
形容楚山孤零零的样子。
冰心
:
像冰一样晶莹、纯洁的心。
玉壶
:
用玉制成
,
晶莹剔透的盛酒器
,
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
。
2.
借助注释
,
交流古诗大意。
在夜晚来到吴地
,
带着寒意的秋雨笼罩着整个江面
,
清晨送走客人
,
只有
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 《古诗三首》教学教案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