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库 基础教育 教案/学案

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 《古诗三首》教学教案.docx

格式DOCX   5页   下载0   2025-03-19   浏览11   收藏0   点赞0   评分-   3.00
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 《古诗三首》教学教案.docx 第1页
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 《古诗三首》教学教案.docx 第2页
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 《古诗三首》教学教案.docx 第3页
教学 要求 1. 会认“芙、蓉”等 6 个字 , 读准多音字“单” , 会写“洛、壶”等 8 个字 , 理解字义 , 识记字形。 2.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, 背诵古诗 , 默写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。 3.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。 4. 体会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。 重点 难点 1.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, 理解古诗的意思。 2. 体会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。 教学 课时  2 课时 1. 会认“芙、蓉”等 3 个字 , 会写“洛、壶”等 4 个字 , 理解字义 , 识记字形。 2.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, 能默写古诗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。 3.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, 抓住“冰心”“玉壶”等词语理解诗句。 4.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, 感受诗人高洁清廉的崇高气节。 多媒体。 一   解题导入 , 介绍作者 1. 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 , 同学们 , 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呢 ?( 《别董大》《送元二使安西》《赠汪伦》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 ) 今天 , 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。 ( 板书 : 芙蓉楼送辛渐 ) 2. 理解古诗题目。 学习古诗 , 应从题目入手 ,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? “芙蓉楼”故址在今江苏 镇江北 , 下临长江 ; “送”是送别的意思 ; “辛渐”是诗人的一位朋友。题目的意思是在 芙蓉楼送别 好友辛渐。 3. 简介作者。 ( 出示多媒体 )    王昌龄 (? —约 756), 唐代诗人。字少伯 , 京兆长安 ( 今陕西西安 ) 人。开元、天宝间诗名甚盛 , 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称。尤擅长七绝 , 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 , 气势雄浑 , 格调高昂。原有集 , 已散佚 , 后人辑有《王昌龄集》 。 二   初读古诗 , 初步感知 1. 自读生字 , 读准确 , 读流利。 ( 出示多媒体 )    芙   蓉   洛   壶 (1) 读准字音。 注意读准翘舌音“蓉”。 (2) 指导书写。 “ 芙 、蓉、壶”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, “洛”是左右结构的字。 2.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。 三   自主交流 , 理解诗意 1. 自主理解词义。 ( 出示多媒体 )    寒雨 : 寒冷的雨水。 连江 : 整个江面。带着寒意的秋雨笼罩着整个江面。 吴 : 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。    平明 : 天刚亮。 楚山 : 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。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。 孤 : 形容楚山孤零零的样子。   冰心 : 像冰一样晶莹、纯洁的心。 玉壶 : 用玉制成 , 晶莹剔透的盛酒器 , 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 。 2. 借助注释 , 交流古诗大意。 在夜晚来到吴地 , 带着寒意的秋雨笼罩着整个江面 , 清晨送走客人 , 只有
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 《古诗三首》教学教案.docx
下载提示

1、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,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,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,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,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(如 [转卖]进行直接盈利或[编辑后售卖]进行间接盈利)。

2、本文档由用户上传,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,可能有诸多瑕疵,付费之前,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。

3、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,或者侵犯商业秘密、侵犯著作权等,请点击“违规举报”。

评分
登录 后再评分
共 0 条评分
暂无评分
QQ
微信
扫一扫